查看原文
其他

【必看必转】警花通过心理学全面揭秘近期高发、多发四大电信诈骗手段

天下有法
2024-08-23

拒绝沉没成本心理

访谈发现:也有少量的受骗者不只遭受了一次诈骗损失,而是遭受了多次同样的诈骗损失。之所以出现连续受骗行为,是因为受骗者期望能挽回之前的损失。如个案1和个案8都提到,为了拿回之前刷单支付的钱,她们都选择了再次交钱,结果再次被骗。这种连续受骗行为的出现,是诈骗者利用了受骗者的拒绝沉没成本心理。沉没成本一般指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过的成本。关于决策心理的研究发现,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人们会产生尽快弥补损失的强烈动机,这种动机会导致后续的决策更加冒险[21]。在电信诈骗中,受骗者正是由于拒绝沉没成本的心理,而选择了继续相信诈骗者。



“登门槛”效应

访谈发现:为了确保后续诈骗行为的成功,诈骗者往往先给予受骗者一些“小恩小惠”,然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候受骗者会继续选择相信对方,从而导致更大损失。例如,有的受骗者提到:“我抱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去试了一下,诈骗者往往通过谈情说爱诱导受骗者进行网络投资或者网络赌博,第一单果然赚(赢)了钱;“我试着投资1000块钱,平台确实返了1100块给我”(个案3)。之所以诈骗者在实施正式的诈骗之前,会首先给予“小恩小惠”(“诱金”),正是利用了人际互动中的“登门槛”效应。“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18]。受骗者正是出于避免认知不协调、保持前后一致的动机,才会选择继续相信对方,从而形成对诈骗者的信任。


从众心理


访谈发现:诈骗者在后续的沟通交流中还会不定时投放各种“信息”,营造他人也在参与的情境,利用受骗者的从众心理,让受骗者误以为真。如有的受骗者提到:“当时在一个培训群里,那个所谓的培训老师一直说开通会员的可以退群,以及马上就可以做任务了,那个人还开着语音一直在说×××微信或者支付宝已经完成转账。我当时就觉得是真的”(个案1);“会有很多和别人聊天的记录和各种交易记录”(个案3);“有他给我发的那些数据啊,就是上面有很多人的名字,我也是其中一个,还说这些人都是任务完成了,所以我要抓紧完成啊,才能把钱退给我”(个案8)。从众效应,一般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19]。在电信诈骗中,受骗者为了保持与群体的意见一致,摆脱脱离群体的心理压力,而选择继续相信诈骗者所提供的信息。

紧急事件导致决策避险化

访谈发现:诈骗者在与受骗者首次沟通时,往往会制造一些紧急情境或事件,如“账户异常”“行为违规”“发生事故”等。通过虚构紧急事件或情境,受骗者往往就被激发出“避免损失或危险”的强烈动机,导致无法做出理性决策,出现决策的避险化。如有的受骗者提到,“中午吃完饭,回宿舍拿手机出来玩,看到很多未读消息,让我尽快回复,有急事”(个案7);“我没有想太多,我担心真的出事了,就打了电话” (个案5)。在紧急事件或情境中,个体能够利用的认知资源变少,因此更加依赖直觉和本能来进行决策。而规避风险是人进化来的本能,因此,在电信诈骗的紧急情境中受骗者为了规避风险而产生了决策偏差。



视频号来源:天津政法(赵心警花专栏),仅用于公益传播。

更多反诈防骗知识请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避免损失远比赚钱容易关注、点赞、在看、转发,帮助他人远离诈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天下有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